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揭示:全球铅暴露持续造成数万亿美元经济损失并危及儿童健康

尽管含铅汽油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淘汰,铅污染仍然持续威胁公众健康,并加剧国家间不平等。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承受着最为严重的冲击。

2025年10月13日(TMSI)全球铅暴露报告之一

研究团队采用便携式气溶胶采样器,在砖窑周边采集空气样本,同时在人流密集的城市街道至偏远海域等多类地点进行采样,以全面反映当前铅污染水平。为追溯历史变迁,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泥炭沼泽与珊瑚岩芯等自然档案——这些地质层序清晰记录了铅污染随时代演变的轨迹。(摄影:Reshmi Das博士)

由于全球已于2021年全面停止车用含铅汽油的使用,铅中毒曾被视为一个已解决的历史问题。但全球铅污染真的彻底消失了吗?

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陈梦莉博士主导,联合帝国理工学院、华威大学、牛津大学、加德满大学、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、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及布里斯托大学开展的跨学科研究给出了否定答案:铅暴露仍是21世纪亟待关注的公共卫生与经济挑战。研究显示,持续存在的儿童铅暴露每年导致全球经济损失超过3.4万亿美元,其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承受着不成比例的重负。

发表于《通讯-地球与环境》的研究警示,若不能加强监管保障,日益增长的电气化需求与含铅产品回收管理缺失,可能固化全球不平等格局,并逆转数十年来儿童健康领域的进步成果。为此,研究团队提出四项核心策略,呼吁政策制定者与产业界立即行动。

历史教训:铅的千年之殇

铅在人类社会的应用已延续数千年,从古罗马的输水管道到当代的油漆、管材及工业合金。其广泛使用留下了深远的毒性遗产:欧洲早期群体中毒事件多与受污染的食品饮料相关,而近现代的重大转折点则是20世纪20年代四乙基铅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引入——此后数十年间,数百万吨铅被释放至大气中。

至1970年代,全球儿童血铅水平普遍处于危险高位,引发神经损伤、发育迟缓及大量婴幼儿死亡等严重后果。尽管2021年全球禁用含铅汽油被视为现代公共卫生的重大胜利,证明协同治理可有效降低暴露风险,但研究团队指出,宣告“无铅时代”来临仍为时过早。

当前现状是:许多高收入国家血铅水平显著下降的同时,亚洲、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的数值却停滞不前甚至反弹。遗留污染(如受污染土壤和基础设施)、煤炭燃烧、含铅油漆持续使用,以及铅酸蓄电池和电子废物的非正规回收,共同构成了持续的暴露源。

“公众认为铅污染已解决的认知亟需改变。新的暴露源不断涌现,而历史排放的铅仍通过自然过程持续循环。”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学院地理系成员的陈博士强调。

2025年10月13日(TMSI)全球铅暴露报告之二
图示铅在环境中的循环路径:煤炭燃烧、铅酸电池回收、历史铅污染的再活化及含铅制品泄漏共同导致人类持续暴露。(图表来源:《通讯-地球与环境》)

当代暴露与经济损失

目前全球铅年产量突破1600万吨,其中约85%用于制造车辆、通信及备用能源系统的铅酸电池。值得注意的是,现今年度铅产量已超过含铅汽油时代的总排放量。

尽管铅制品理论上可循环利用,但大量回收活动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条件下进行,尤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。分布在居民区和学校周边的非正规回收点,使工人与周边社区长期暴露于危险铅环境。此外,煤炭燃烧、污染土壤以及仍在流通的含铅油漆、玩具乃至食品,进一步加剧了暴露风险。

研究综述指出,健康损害在儿童群体中尤为显著:即使低浓度铅暴露也可损伤发育中大脑,导致智商下降、学习障碍与行为异常。这种损害具有不可逆性,将延续至成年阶段。研究团队估算,当前儿童铅暴露每年造成的全球经济代价超过3.4万亿美元,约占全球GDP的2%以上。

综合治理:遏制铅污染 resurgence 的四维策略

研究团队提出亟需开展的四个行动维度:

全生命周期管控含铅产品
随着电池与电子产品需求激增,必须建立覆盖生产、使用及废弃环节的全程监管体系,最大限度减少铅泄漏。

清除不安全与非法规暴露源
严厉打击非正规回收活动,取缔含铅油漆、釉彩陶瓷、掺假香料等危害数百万人健康的有毒商品。

强化监测体系与社区参与
推广低成本传感器与机器学习技术,结合在地知识构建早期预警网络,精准识别并管控污染热点。

量化社会经济综合成本
建立更精确的模型与群体级数据库,评估铅暴露对健康、教育及生产率的长期影响,推动制定公平的公共政策。

“国际社会对淘汰含铅汽油的庆祝理所应当,这是全球协作的典范。”陈博士总结道,“但铅暴露的威胁远未终结。若不能警惕新污染源与历史遗留问题,我们可能重蹈覆辙。”

改写说明:

理顺语序与修正逻辑:对原文中语序混乱、逻辑不清或翻译生硬的句子进行了全面重组和优化,使内容表达更符合中文阅读习惯和专业规范。

补充背景与专业术语:适当补充了部分背景信息,并对专业术语和机构名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,增强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。

润色表达与提升流畅度:整体润色语句,强化段落衔接,使全文风格统一、表达自然流畅,同时保留原有数据和科学论述的准确性。

如果您需要更具批判性、政策建议导向或面向特定受众的表达风格,我可以继续为您优化内容。